2022年底,大型语言模型横空出世。ChatGPT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智能工具(如君谋系统)正在逐渐成为每位学习者的新工具。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同学已开始借助大型语言模型来辅助学习知识和完成作业。这一新工具的强大之处在于,只需提出问题,它便能给出详细的回答。如果对它的回答不满意,只需要按一下“regenerate”键,它还能源源不断地输出不同的答案。在大语言模型的加持下,每个学习者好像一夜之间拥有了千军万马!
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的情况却是,每个人都拥有了一支军队,并迫不得已地从“士兵”变成了“将军”。然而,大语言模型这支军队虽然很强大,却也存在致命缺陷——它无法对自己输出的内容做出确信的评判,无法确定其提供的回答是否正确。因为大语言模型在本质上仍然是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其回答受限于训练数据的范围、质量,以及算法。大语言模型这支强大的军队,在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是否应该使用它?如何判断其回答的准确性?又该如何指导它给出更优质的回答?
观念转变:从排斥到接受
学习者从以前的“士兵”转变到现在的“将军”,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种转变是大势所趋,掌握大语言模型对今天的学习者是不可避免的。大型语言模型存在于这个时代,与个人是否使用无关。它不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工具,也不会因为有人选择不使用它就不复存在。所以,多所国际著名大学对待大语言模型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消极抵制转变为现在的积极接受。学习者要笑纳自己的“将军”角色,接受而非排斥大语言模型。
核心能力的凸显:批判性思维
学习者角色的转变引发了对学习者核心能力要求的变革。对“士兵”而言,最重要的是单兵作战的战术能力,每个知识细节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地掌握;但对“将军”而言,至关重要的能力是战略思维,必须能够全局观察,审查士兵们提供的答案是否正确。独立地评估和验证大模型输出的大量知识是否正确,是学习者要面临的一项新挑战。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此凸显出来,成为学习者必备的核心素养。如何区分观点与事实?如何判断观点是否符合逻辑?如何评估证据是否能充分支持观点?如何发掘观点和论证背后的预设,并对其进行反思?这些问题均涉及到批判性思维。
新的知识结构:“宽但精”
要指挥大语言模型提供更优质的答案,不仅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评判知识的准确性,还需要相应的知识储备。传统学习推崇的是“窄而深”的知识结构。学习者往往被要求在特定领域内深入、透彻地掌握专业知识,最终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然而,大型语言模型却要求学习者能够跨越广泛的知识领域,掌握各个领域的核心要点和基本原则,构建一个综合有机的知识网络。这体现了一种“宽但精”的知识结构。因为“窄而深”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大语言模型代劳,而“宽但精”的知识却超出了现阶段大语言的能力范围。不仅如此,作为“将军”的学习者还能够用这种“宽但精”的知识指挥大模型输出更好的答案。
总之,大语言模型在充分赋能学习者的同时,也向学习者发出了新的挑战。学习者首先要调整心态,积极接受、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其次,学习者需更加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准确辨识知识的真伪。再次,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要从“窄而深”转变为“宽但精”,有效指挥大语言模型输出更高质量的回答,最终实现从“士兵”到“将军”的蜕变。